巧做加減法鄉村產業旺
發布時間:2023-10-23 10:19:00 點擊:
清清盧氏,寶藏山水??玑派?、熊耳山、伏牛山三大山系,涉黃河、長江兩大流域,這顆“豫西綠寶石”有著取之不盡的農業資源,特色產業遍地開花,既是“中國核桃之鄉”,又是“中國香菇之都”,還是中藥材道地產區……擁有106個“三品一標”農產品。
近年來,盧氏縣瞄準建設“農工貿游一體化”目標,深挖本土特色產業資源,圍繞香菇、核桃、蘋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巧施“加減法”,標準化生產、延鏈補鏈、擴鏈強鏈,推動特色產業轉型提升、跨越發展。
“農工貿游一體化發展路徑是集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業和鄉村旅游業于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盧氏縣要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抓龍頭打基礎,做實現代農業主體,逐步形成‘農工貿游一體化、產加銷服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盧氏縣委書記胡志權說。
科學做減法,種養業事半功倍
10月17日,走進盧氏縣信念集團后河養豬場,白花花的母豬挨個住在排列整齊的“隔間”里,頭頂的標簽上是每頭豬的配種信息和預產期,腳下柵欄干爽潔凈,縫隙里隱隱約約能看到正在發酵的有機肥。豬舍通風順暢,聞不到臭味,沒有一只蚊蠅,更不見污水橫流。
后河養豬場在養豬模式上做“減法”,去掉了傳統養豬模式很多的環節,同時也減掉了污染和病害。
豬的糞尿透過柵欄直接漏到地下,通過微生物自動發酵成液態有機肥,通過管道抽到周圍的蔬菜大棚,同時直接在地下將臭氣抽出凈化,不用清掃就能保證豬舍潔凈。除此之外,還有溫控系統和喂料系統,保障豬舍溫度,無需一日三次喂料。
“我們的豬很健康,不用打疫苗也不用消毒,特別省心。”后河養豬場負責人孫文勝說,豬吃的是河南信念集團科研團隊專門研發的平衡蛋白飼料,從根本上提高了抵抗力。
“其實豬跟人一樣,如果吃得好、抵抗力強,啥病也不怕,濫用疫苗和藥物反而會破壞它體內的平衡,只能繼續加大疫苗次數來防病保健,形成惡性循環?!睂O文勝說。
目前,盧氏一共有5個這樣的生態養豬場,1名工人可以負責3000多頭生豬的喂養和管理,年出欄生豬2萬多頭,平均每斤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出4元,仍供不應求。
科學系統的理念和方法支撐起了盧氏縣養豬產業的“減法”,養豬事半功倍,還沒有環境問題。
在盧氏縣,這樣的“減法”不止存在于養豬行業。
合理用科技為特色產業做好減法,產品品質提高了,經濟收入增加了,盧氏特色產業在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這片豫西寶地及時適應時代變換,煥發出新的生機。
向多頭延伸,產業鏈枝繁葉茂
東明鎮澗北村的香菇收購點內,菇農杜新立搬著剛采收的一筐香菇過磅。
筐子才放上幾秒鐘,旁邊的小機器人就播報出了香菇的重量和品級,而另一邊的打印機隨即吐出一張附有二維碼的貼紙——這筐香菇的“身份證”,其上標明了它是于10月12日中午產自澗北村杜新立家菇棚的1號大菇,重量10.9公斤。
這些“身份證”是小香菇們在盧氏縣食用菌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中打下的錨點,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從香菇菌棒生產到香菇種植到香菇產品銷售全產業鏈的可追溯。目前全縣食用菌主要生產企業和合作社都已納入這套系統,監控管理著2000多座食用菌大棚。
建立追溯系統為的是標準化生產,而標準化生產正是產業鏈發展的基礎。食用菌產業是盧氏縣的主要農業產業,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60%,全縣從事食用菌生產的有11.8萬人,有135個食用菌專業村、4個專業鄉鎮。
過去,很多村莊都是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標準?,F在不僅有追溯系統監控種植過程,盧氏縣還建成了工廠化菌袋加工基地3個、智能化養菌車間42座,是目前國內生產工藝先進、生產規模大的菌袋加工基地。
目前盧氏縣有超7000座標準化四季出菇大棚,培育菌棒加工企業11家,年產能超過8000萬棒,食用菌生產規模突破3.6億袋,鮮品產量提高到36萬噸。
未來,盧氏的農業產業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加法甚至乘法,持續推進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農業產業體系也將更加完善,為全縣建設“農工貿游一體化”為鏈條的現代農業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盧氏縣瞄準建設“農工貿游一體化”目標,深挖本土特色產業資源,圍繞香菇、核桃、蘋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巧施“加減法”,標準化生產、延鏈補鏈、擴鏈強鏈,推動特色產業轉型提升、跨越發展。
“農工貿游一體化發展路徑是集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業和鄉村旅游業于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盧氏縣要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抓龍頭打基礎,做實現代農業主體,逐步形成‘農工貿游一體化、產加銷服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盧氏縣委書記胡志權說。
科學做減法,種養業事半功倍
10月17日,走進盧氏縣信念集團后河養豬場,白花花的母豬挨個住在排列整齊的“隔間”里,頭頂的標簽上是每頭豬的配種信息和預產期,腳下柵欄干爽潔凈,縫隙里隱隱約約能看到正在發酵的有機肥。豬舍通風順暢,聞不到臭味,沒有一只蚊蠅,更不見污水橫流。
后河養豬場在養豬模式上做“減法”,去掉了傳統養豬模式很多的環節,同時也減掉了污染和病害。
豬的糞尿透過柵欄直接漏到地下,通過微生物自動發酵成液態有機肥,通過管道抽到周圍的蔬菜大棚,同時直接在地下將臭氣抽出凈化,不用清掃就能保證豬舍潔凈。除此之外,還有溫控系統和喂料系統,保障豬舍溫度,無需一日三次喂料。
“我們的豬很健康,不用打疫苗也不用消毒,特別省心。”后河養豬場負責人孫文勝說,豬吃的是河南信念集團科研團隊專門研發的平衡蛋白飼料,從根本上提高了抵抗力。
“其實豬跟人一樣,如果吃得好、抵抗力強,啥病也不怕,濫用疫苗和藥物反而會破壞它體內的平衡,只能繼續加大疫苗次數來防病保健,形成惡性循環?!睂O文勝說。
目前,盧氏一共有5個這樣的生態養豬場,1名工人可以負責3000多頭生豬的喂養和管理,年出欄生豬2萬多頭,平均每斤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出4元,仍供不應求。
科學系統的理念和方法支撐起了盧氏縣養豬產業的“減法”,養豬事半功倍,還沒有環境問題。
在盧氏縣,這樣的“減法”不止存在于養豬行業。
合理用科技為特色產業做好減法,產品品質提高了,經濟收入增加了,盧氏特色產業在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這片豫西寶地及時適應時代變換,煥發出新的生機。
向多頭延伸,產業鏈枝繁葉茂
東明鎮澗北村的香菇收購點內,菇農杜新立搬著剛采收的一筐香菇過磅。
筐子才放上幾秒鐘,旁邊的小機器人就播報出了香菇的重量和品級,而另一邊的打印機隨即吐出一張附有二維碼的貼紙——這筐香菇的“身份證”,其上標明了它是于10月12日中午產自澗北村杜新立家菇棚的1號大菇,重量10.9公斤。
這些“身份證”是小香菇們在盧氏縣食用菌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中打下的錨點,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從香菇菌棒生產到香菇種植到香菇產品銷售全產業鏈的可追溯。目前全縣食用菌主要生產企業和合作社都已納入這套系統,監控管理著2000多座食用菌大棚。
建立追溯系統為的是標準化生產,而標準化生產正是產業鏈發展的基礎。食用菌產業是盧氏縣的主要農業產業,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60%,全縣從事食用菌生產的有11.8萬人,有135個食用菌專業村、4個專業鄉鎮。
過去,很多村莊都是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標準?,F在不僅有追溯系統監控種植過程,盧氏縣還建成了工廠化菌袋加工基地3個、智能化養菌車間42座,是目前國內生產工藝先進、生產規模大的菌袋加工基地。
目前盧氏縣有超7000座標準化四季出菇大棚,培育菌棒加工企業11家,年產能超過8000萬棒,食用菌生產規模突破3.6億袋,鮮品產量提高到36萬噸。
未來,盧氏的農業產業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加法甚至乘法,持續推進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農業產業體系也將更加完善,為全縣建設“農工貿游一體化”為鏈條的現代農業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